浅析瑜伽馆如何破茧成蝶,实现可持续经营之路
瑜伽,作为一种健身方式,已经风靡世界。随着瑜伽文化的普及,更多人已经把瑜伽当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开启生命智慧的哲学! 随着普及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年轻妈妈、富裕阶层开始逐渐走进瑜伽,更多细分小众人群走进瑜伽。在带来早期行业从业者丰厚收入的同时,并没有让整个行业走上企业化运营和系统化产业化发展的瑜伽之路。
那么,为什么瑜伽馆的经营会如此惨淡?症状千万种,病根就一条,太自我。
第一.定位不准
许多瑜伽馆的缘起是这样的:某宝宝接触了瑜伽,爱上了瑜伽,深受改变,高兴激动之余,发下宏愿,要把这么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帮助别人也受益。于是乎,一个新的瑜伽馆就这么诞生了。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感动了天,感动了地,就是感动不了人。
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如果你的定位是盈利,就不要以瑜伽为大,应该以人为大,你不能眼里只有瑜伽,你眼里要有练瑜伽的人,那些人就是我们的客户。定位搞清楚了才能明白自己的方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感到愉悦。
第二.忽视了经营架构
经营一家瑜伽馆,本质上是商业运作。既然是商业,那就要有一定的商业架构。但目前还有很多瑜伽馆处于作坊的状态,一共就几个人,从教学到运营,从品牌到销售,一条龙全包。这样如何能够用专注的态度做好瑜伽馆呢?她只是在做自己的爱好,她没在做自己的事业,百分之八十精力是用在繁杂的琐事上,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精力化在她的经营上。有多少人愿意做百分之八十费心费力的事情去支持百分之二十的享受呢?
第三.没有改变经营的思维
很多瑜伽馆只在意第一次消费,客户进来之后就缺乏管理了。长此以往,客户流失率自然居高不下。因为很多客户的痛点在于坚持不了,而很多馆主却依然在强调瑜伽有多好,有多招人爱。问题在于,很多客户并非一开始就是爱瑜伽的,她是因为爱自己:瑜伽能够让她变得更好,所以她来练瑜伽,随着习练效果的逐步体现,然后才开始爱上瑜伽的。
盈利的瑜伽馆是什么样的思维和模式?
以客户为需求为导向,在客户消费瑜伽的基础上,用瑜伽来服务人群:比如瑜伽的书籍、瑜伽文化,比如瑜伽理疗的综合方面,给客户做私人订制的瑜伽管理方案。
把瑜伽和女性护理,芳香理疗,禅茶,花艺等结合起来,给客户创造一种瑜伽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瑜伽课程本身。
人的需求是多样的,客户不可能只有练瑜伽的需求,围绕着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把服务的内容从单一向多样甚至生态圈化的发展,这是目前瑜伽习练年轻化,多样化的大趋势。
虽然,这不是唯一的选择,但至少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方向。